答案:【计分规则】: 1.《詩經》中的宴飲詩主要集中於二雅中,共12篇,《小雅》中有《鹿鳴》、《常棣》、《南有嘉魚》、《魚麗》、《伐木》、《湛露》、《彤弓》、《頍弁》、《賓之初筵》、《瓠葉》;《大雅》中有《行葦》;以及《魯頌》中的《有駜》。《詩經》中的宴飲詩,表現為一種對和平政治的追求和歌頌。天子與諸侯及諸侯與諸侯間的宴飲,在觥籌交錯中,實現了彼此之間友好關係的締結,換取了彼此的信任與和睦相處。宴飲詩的本質,是一種美食政治。宴飲詩固然有鋪張浪費、奢侈腐化的一面,但用此辦法就能達到邦國間的睦鄰友好,解決矛盾和糾紛,實在是低投入高回報的美事。《詩經》創立的美食政治,在此後的數千年裡,長盛而不衰,於今尤愈演愈烈。宴飲詩中對禮儀的讚美和對和平政治的追求,是相輔相成的。《小雅·伐木》、《常棣》、《鹿鳴》、《湛露》等詩,都著重揭示了這兩大主題。反之,對違反禮儀的行為,《詩經》也給予了最辛辣的批評,見《小雅·賓之初筵》篇。2.樂官之所以能得到這些詩歌,大約有三個來源:一、王朝為了祭祀鬼神、誇耀功業、紀念勝利及為各種特殊目的而專門創作,如《周頌》中的大部分詩篇即是。二、士大夫歌功頌德、友朋贈答、批判現實、抒發情感之作,或通過直接進獻,或被王朝樂官徵集,如《小雅》、《大雅》和《王風》裡的很多詩歌。三、諸侯各有樂官,掌管本國的樂歌,諸侯一方面接受來自王朝的賜樂,一方面又將本國的樂歌獻給王朝,如《王風》外的十四國風及《魯頌》、《商頌》裡的很多詩歌。通過以上三個途徑,周王朝樂官掌握了不少詩歌,隨時增加,隨時編選,經過五百多年,才最後編定了《詩經》。 《詩經》是貴族文學。原因有二:首先,春秋以前,學在官府,下層百姓是無法接觸文化知識的,更不會創作出如此優美經典的詩歌。其次,到目前為止,《詩經》中詩歌的作者可考的有二十餘人,卻無一例外全是貴族。而雖有許多詩篇描述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如一些農事詩等,卻明顯帶有貴族加工的痕跡。因此,可以說,整部《詩經》是貴族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