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剧本是为演出而写的,所以剧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充分考虑舞台表演方面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接受条件和习惯。和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剧本要求人物、事件乃至场景相对集中。像《战争与和平》、《红楼梦》这样头绪繁杂,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在改编成戏剧时往往就要突出其中的一条线索,删除或削弱其他线索,大大减少出场人物,并将场景适当集中。即使是演出连台本戏,也仍然需要注意集中性的要求。这样做的效果在于使观众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作品内容留下比较清晰和深刻的印象。对于戏剧来说,它所表现的矛盾冲突有了很大的区别。在小说中,矛盾冲突可以有一个比较缓慢的发展过程,叙事者尽可以为矛盾冲突高潮的到来作各种各样的铺垫。可是戏剧冲突却不能这么做,舞台演出的空间和时间不允许戏剧冲突拉得太长太散。矛盾的集中性和激烈性,是戏剧冲突不同于一般叙事作品矛盾冲突的主要特点。这说明,戏剧冲突虽然来自生活,但是它又不同于生活矛盾。只有那些本身具有尖锐性、激烈性,并富于戏剧表演性的矛盾冲突,才能构成戏剧冲突。在舞台演出中,一般来讲不会有叙述人言语出现,戏剧的叙事主要依靠的就是人物语言。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有所不同,戏剧人物的语言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多项任务:展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同时还要表现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与台下的观众形成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剧本实际上是一种代言文体,剧本也因此被视为最难把握的一种文学体裁。由于戏剧对人物的刻画只能通过表演实现,不能像小说那样,还可以依靠叙述人的语言从旁描绘、点拨,所以特别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