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写出出处并鉴赏。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写出出处并鉴赏。

发布时间:2025-09-01 16:53:57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计分规则】: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2分)赏析(此为网上答案,仅供参考。注意不要与此相同)(言之成理者即可给6-7分)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诗人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字,“绕”字显得有情。门前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深厚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照应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