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材料1 南宋哲学家叶适:“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方者为良医,尽观而后自为之,故无泥古之失,而有合道之功。”         材料2 在知行观上,王阳明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试评析两组材料中反映的知行观。

材料1 南宋哲学家叶适:“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方者为良医,尽观而后自为之,故无泥古之失,而有合道之功。”         材料2 在知行观上,王阳明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试评析两组材料中反映的知行观。

发布时间:2025-08-12 22:21:13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1)叶适认为,“义理”不是从主观思想中演绎出来的,也不是可以从事物中随便“折衷”(综合、抽象)出来的。因此,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了解,同时,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义理”并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因此,还必须“尽观而后自为之”,从效果上来检验其是否“不谬”。他的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知行观是一致的,都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王阳明强调知与行不可分割,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他进而主张“知行合一”,混淆了知行差别,取消了先后次序,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