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
(1)社会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首先,社会两级分化,工人极端困苦。社会一方面是财富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的增加,形成鲜明的对比,阶级矛盾加剧。其次,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在英国,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多次发生过局部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则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于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
(2)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觉醒了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自身的解放斗争。
(3)思想渊源
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科学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
其它社会思想(如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的进步思想)
2、马克思、恩格斯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1)合作前的马、恩简介
从1843年秋开始,马克思主编《德法年鉴》,《德法年鉴》一、二期的合刊号于1844年2月在巴黎出版,其中,既有马克思的著作《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也有恩格斯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些著作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2)合作后的马恩简介
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第二次会面),相互接近的思想观点使他们开启了毕生的合作。合著《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成立宣言《共产党宣言》(1848.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领导工人运动并对革命经验进行总结。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于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撰写《资本论》(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大发现。创立第一国际。撰写《法兰西内战》,讴歌巴黎公社起义。《哥达纲领批判》(M.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反杜林论》(E.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并整理《资本论》第2、3卷,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