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术后要保持正确的卧位病人手术后返回病房,要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动病人,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前路手术病人可枕薄枕,后路手术病人平卧,枕一薄棉垫,勿压切口。翻身时一定要护士协助,保持头、颈和躯干在同一水平面,维持颈部相对稳定。2、手术过程中对咽喉、气管的牵拉手术可出现咽喉部适,吞咽和呼吸困难。症状轻的病人一般都能自愈,有喉头水肿的病人,可作雾化吸入(氰化考的松100mg,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1至,加入生理盐水200ml雾化)一日2次,可以减轻水肿。3、后路手术的病人伤口处放一根引流管,手术后回病房固定在床旁,目的是把伤口内的渗血引流出来。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不要打折和受压。一般术后48小时至72小时后24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即可拔管。4、颈椎病人术后需卧床3-5天,颈部制动。另外术前有的病人有四肢活动受限等,更换体位时由护士协助,一人扶头颈,另一人移动躯干和四肢,两人必须同步进行。翻身时脊柱要保持中立位,勿使身体过伸或过屈。5、麻醉期间,气管插管进入气管,加上麻醉药物的刺激,痰量增加,是引起肺炎的原因之一。及时有效地排痰是对疾病的预防十分的重要,正确的咳痰方法是:深呼吸后,第一下轻咳,然后用力咳。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做雾化吸入。6、病人术后在限制颈部活动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四肢的功能锻炼,要每日数次进行上肢、下肢和手的小关节活动。保持各关节良好的功能位也是功能训练的重点。在变换体位的同时还要改变质体的位置以防关节挛缩。病人术后3~5d可下床活动,下床时戴好颈围,先侧身坐起,逐渐将身体移至床边,双足下垂、适应片刻,勿头晕眼花感觉时再站立行走,以免因长时间卧床突然站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