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论归有光的散文

论归有光的散文

发布时间:2025-08-10 22:13:13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归有光是明代崇道派的代表作家。他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1)归有光散文创作的特点①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选材例如《寒花葬志》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寥寥数笔,将三件小事串联起来,却毫无突几之感,只感清新自然,令人不禁莞尔。然而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却早早地死了,而且奄忽就是十年,让人又不禁轻叹:岂不悲哉!生命如此脆弱,时光如此快迅,人生际遇如此不可捉摸!这正是作者巧妙地选取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读者与所描绘人物之间的距离,才使得这小小一篇散文给人的启示如此丰富,真可谓大手笔。②独特的写作手法归有光描写事物,往往从侧面偏出,不直接写明,显得曲婉含蓄、幽谧动人。在《寒花葬志》中,以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作者借写婢女稚气地不让自己吃荸荠,妻子笑之,又写寒花目眶冉冉动,妻子指与己看,又是相笑一番,两人脉脉温情、鹈蝶情深尽显其中,这也表明,作者记着亡妻的一颦一笑,记着两人之间值得玩味的一件件小事,纾徐平淡,诚切感人。③细腻朴实、清新自然的笔调这也是古往今来归氏最得赞誉的一点。例如,在《寒花葬志》中,作者锁定角度,精选细节,白描深画,寥寥几笔,写稚嫩活泼的寒花“曳深绿布裳”的轻盈步态,写她削荸荠却“持去,不与“的调皮举动,写她“即饭,目眶冉冉动”的憨然之态,然文末“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便戛然而止,涵盖了生的意趣和死的无情。这种对美好的刻画愈细愈小,对于流逝的悲哀就愈痛愈恸,给读者无限的感发空间。(2)归有光散文的页献①克服了前后七子复古理论的弊病,推动了明代散文的发展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则在散文创作上。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钝翁类稿》里,从散文发展的角度评价了归有光的贡献:“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作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归有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后七子复古理论的弊病,推动了明代散文的发展。②继承并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归有光的散文“家龙门而户昌黎”,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使览者恻然有隐”。几百年来,人们读到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文,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归有光的这些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像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