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题要点展开参考:考核是指按照规定的原则、内容、方法和程序对所属工作人员进行的考察和评价,并以此作为人员任用、晋升、奖惩、培训等的基本依据。考核通过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为人员的奖惩提供依据,考核是奖惩的基础,奖惩是考核的归属。只有考核而不对考核结果做出反应,是没有意义的。当然,考核与奖惩的最终归属,都是为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两者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在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考核的作用是积极而非消极的。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而非使工作退步。通过考核可发现工作人员的缺点,并协助其克服缺点,从而使工作进步,考核还可以发现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优点,并对其进行肯定和奖励,进而使部门中的人员得到激励。在进行考核工作前,正确理解考核工作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案例中李经理在决定进行考核前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正是因为有些人对考核的作用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过多地把考核看成一种负担。李经理在多次强调考核的目的后,部门里对考核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第一个月的考核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在考核前期做好思想认识上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看待考核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准备工作。员工考核标准的设计,是一项关键而重要的设计,它的好坏将影响到整个员工考评质量,设计时要遵循与考评对象同质、可考性、普遍性、独立性、完备性、结构性等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以绩为主,这是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对考核内容的准确界定。“绩”在几项考核内容中最易量化,最能做到考核标准化、规范化。本案例中,李经理为了搞好后勤工作,重视干部队伍的管理,首先抓科级干部考核是正确的,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也基本符合要求。但由于其中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所以最后导致考核失败。这次考核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缺乏必要的沟通。由于考核只是后勤部一个部内进行,因此,应该做好沟通,以取得局领导的支持和处内人员的赞同,这样才能为考核成功打好基础。②考核的内容过于一般化,没突出以“绩”为主。从附件中的细则可以看出,大部分评定标准都是很一般的工作,甚至有些处内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也作为考核标准,这样过于平常的细则不能激起组织内成员的热情;另一方面,有些考核的项目太抽象,不易做出考核评定,例如细则中第四条和第五条。③考核缺少民主的因素。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考核的范围仅限于科长一级,违反了考核公平、全面的原则,因此很容易引起组织内部成员的不满。第二,考核结果只以部门领导的评定作为标准,忽视了群众的反映。除了自我考评、员工考评,同时也要发挥主管考评的作用,要在考核过程中尽量减少个人色彩的影响。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从对象上看, 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应该看到,企业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调动企业人在创造财富和盈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提高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层面上来描述人本管理的本质和最终意义。(通过激励,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人有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行人本管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组织成员之间的一致性,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育团队精神,把组织建成一个战斗力强的集体。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舒心愉快的工作环境。)(补充:理论依据:1、“组织人”具有社会人的角色 2、员工的心理、动机、能力、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环境、文化及价值观的变化之间可以相互影响。3、管理主客体的可协调性。e、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第一 (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