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时做几件不同的事情. 2.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我们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有出处的,不是随便讲的.三心是指心意识,八识里面,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第六识),这是三心.二意是说末那跟意识,末那识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三心二意实在就是讲的八识,八识是有为法、是生灭法,不是真的.《百法》里面九十四个有为法,六个无为法,九十四个有为法里面摆在第一的就是八识.八识是有为法,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我们修行修什么?要修真心.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不用八识,用一心.我们要想作佛、要想作菩萨、要想成佛作祖,换句话说,你要用一心才能成得了佛,才能见得了性,才能真正往生.我们讲要改变心理,修正我们思想观念,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用三心二意,这就难了,就不容易成就,所以改变心理就是把三心二意改变成一心. 一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妄想,所以叫离心意识.禅家参禅要离心意识参才能够彻悟,教下也要离心意识才能达到大开圆解,念佛人要离心意识才能够达到理一心不乱.如果你还是用心意识,不管参禅也好、研教也好、念佛也好,你的功夫做到最高也只是相似位,不能到分证位.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就是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炼,炼什么?不用分别心,那你所用的就是妙观察智;不用执着心,那你用的是平等性智;不落印象,那你用的是大圆镜智,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一心的德用,我们修的是这个.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修?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本经是用十六种妙观来修.换句话说,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所修的就是这桩事情,这个真正叫从根本修.我们把握这个原则就不会错,不会走错路,也不会有偏差. "三观称性,无作无生",所以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指出双照双遮.双遮就是双亡的意思,因为你一切不执着,心清净寂灭,清净寂灭这是体,就是清净心现前.如《般若》里面讲,般若之体是无知,般若无知,起作用是双照,是照见,照见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所以说是"种种行类相貌皆知",无所不知,这是双照.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心是清净寂灭,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