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汉语水平考试
-
1.,目遇之而成色
-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遏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3.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E、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4.“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的意思是( )。
-
5.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目)
-
6.()里讲道:兵者,诡道也,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
-
7.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 )。
-
8.孙子在《计篇》中提出诡道思想,并进而归纳出诡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
9.两目白睛是五轮学说之
-
10.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