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5-08-07 14:11:34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快搜搜题库 官方老师解答 )
联系客服
答案:
  • 一.“模仿说”

1.模仿说

最古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模仿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本能冲动,艺术是模仿的产物。

2.代表人物

  • (1)德谟克利特: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 (2)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文艺都是模仿,只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由于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有不同种类的艺术。如画家用颜色和线条模仿,歌唱家用声音模仿。

由于模仿所取的对象不同,形成悲剧和喜剧。喜剧模仿比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模仿好的人。

由于模仿所用的方式不同,出现史诗、抒情诗和戏剧的差别。

3.评价

(1)合理性

① 早期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模仿”占相当大比例。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史前壁画,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各种神情姿态的模仿和记录。中国古代认为音乐是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管子》: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

② 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和合理的内容。

(2)局限性

① 只触及事物表面,没揭示事物的本质。对于原始艺术“模仿”更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② 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未能说明艺术产生根本原因。

 

  • 二.“游戏说”

1.游戏说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关于艺术起源的说法,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认为艺术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2.代表人物

  • (1)席勒《美育书简》

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协调起来。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因此人总是想利用自己过剩的精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在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发泄,从而获得快乐,即美的愉快的享受。

  • (2)斯宾塞

人作为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是为了消耗过剩精力,在自由发泄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人的审美和艺术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 (3)谷鲁斯

“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功利目的,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练习。

小猫追线团的游戏是练习抓老鼠,女孩玩木偶游戏是练习做母亲,男孩玩打仗游戏是练习作战本领和培养勇敢精神。

3.评价

(1)合理性

① 肯定了人们只有在不为生活所迫,即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过剩精力从事“游戏”即艺术和审美活动。

② 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艺术和游戏一样,主要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是超功利的。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2)局限性

① 仅仅从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② 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属于人类社会。

动物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人的“游戏”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二者有着严格区别。

③ 人的“游戏”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3)缺陷

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批评。他认为,游戏产生的真正动因不是精力过剩而是劳动。游戏在形式上先于劳动,但在内容上却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劳动先于游戏,先于艺术。先有劳动,然后才有游戏,才有艺术。

4.游戏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① 游戏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的目的广泛而深刻。

② 游戏是短暂的;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③ 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交流,必须有观众。

④ 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不喜欢游戏。

⑤ 游戏没有科学、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未能揭示艺术发生的真正奥秘。

 

  • 三.“表现说”

1.表现说

关于艺术起源的说法,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

2.代表人物

(1)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美学思想核心“直觉即表现”。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本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表现作为心灵过程是在心灵中完成的,真正的艺术活动只能在艺术家的心灵中完成,艺术家没有传达心灵中作品的必要。

艺术不是功利的、道德的活动,艺术甚至不能分类。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3)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

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巫术虽与艺术关系密切,但巫术实质上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巫术的目的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

(5)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

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只有人能创造使用符号,从原始民族的仪式到文明社会的艺术,都是人制造和使用的符号,只不过艺术符号不同于其他任何符号,因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活动的本质就在于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3.评价

(1)合理性: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艺术家确实通过作品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2)局限性: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 四.“巫术说”

1.巫术说

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理论。

2.代表人物

  • (1)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考古发现史前洞穴的动物遗骨被整齐摆放,意味着原始人对猎食的动物有敬畏之情,对野兽之灵表示惋惜和敬意。

  • (2)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

《金枝》:原始部落的风俗、仪式、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想用巫术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办不到;人类又创立宗教求得神的恩惠,也被证明无效;人类才逐渐创立各门科学,以此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岩画,反映古代先民对土地的崇拜依赖。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体现狩猎部落的生活,也具有某种神秘的巫术目的。

  • (3)美国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理论》指出,原始歌舞常被原始人用来保证巫术的成功。

  • (4)芬兰艺术史学家希尔恩

《艺术的起源》详细介绍了原始舞蹈与交感巫术的联系。这种舞蹈是对狩猎活动的模仿,有一种实践目的。猎人希望把猎物引入射程,按照交感巫术的原理,这是可以通过模仿办到的。

  • (5)法国史前艺术家雷纳克

首先用巫术理论去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发生的原因。

① 洞穴壁画往往在黑暗洞穴的深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几乎有千英尺长,壁画在它的顶部。因此,这些壁画不是为了鉴赏,而是巫师所做的巫术。巫术认为,狩猎之前在洞穴中画什么,人们就会在狩猎中获得什么。

② 洞穴壁画不顾轮廓是否清晰而一再重复,这实际上是岩画取得了预期的巫术效果,给狩猎者带来了好运,于是就在某些地方一再重复,期望每求必应。

③ 洞穴壁画是巫术的更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动物形象的身上有被长矛戳刺或棍棒打击过的痕迹,画面上有已经陷入陷阱的猛玛象、口鼻喷着鲜血的垂死的熊,都使人相信,这些壁画与交感巫术有关。

3.评价

(1)合理性

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密切联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巫术与艺术的相似既强烈又切近,巫术活动总是包含舞蹈、歌唱、绘画或造型艺术等活动。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

(2)局限性

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不准确,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直接和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这些活动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联系。因此艺术的起源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 五.“劳动说”

1.劳动说

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改革开放前,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欧洲自19世纪就广为流传。

2.代表人物

  • (1)希尔恩  在《艺术的起源》中专章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 (2)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的分析,以人种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发展问题,得出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劳动、音乐、诗歌紧密联系,但基础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只有从属意义。劳动先于艺术。

  • (3)恩格斯

正是由于劳动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形成与动物不同的生产方式。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原始人经历数百万年的劳动实践,逐渐形成感觉器官、感觉和思维能力、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这种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4)沃拉斯切克

研究了原始人的音乐和舞蹈,指出原始人的歌唱和舞蹈有赖于节奏,而节奏又是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因此,歌唱和舞蹈对节奏的严格遵守,这种能力假如没有得到集体劳动的促进,就不可能在原始部族中达到那样较高程度的发展。

(5)毕歇尔

引证大量资料证实沃拉斯切克的观点。做出结论:“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意义。”当然,劳动决定节奏,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的发生,不是没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集体劳动。

3.内容

①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劳动工具的制造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制造工具最鲜明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工具造型的演变可以充分看出人类自由创造的特性,看出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的历史演进过程。

50万年前周口店山洞口的打制石器,外形粗糙但体现出人类自觉、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活动。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石器,实用效能提高,造型上具有对称均衡、方圆变化等美的特征。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大汶口的玉斧,具有明显的审美特性,是一种权力或神力的象征品。

陶器的制作首先考虑实用目的,后来原始人制作陶器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造型和装饰上体现出更多自由创造和想象的成分。

② 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类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也不断发达,人开始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完成一个异常漫长的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原始民族喜欢红色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同伴尸体旁撒矿物质的红粉,反映主体文化心理结构的形式。

4.评价

(1)合理性: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2)局限性:艺术的产生不能简单完全归结为劳动,从劳动到艺术,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艺术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很可能是多因的,并非单因的,是多元的,并非单一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应当从多个方面,从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考察探究它的根源。

 

 

  • 六、多元决定论

1.多元决定论

在艺术起源的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原始人类模仿自然的本能(“模仿说”)、表现情感的需要(“表现说”)、游戏的需要(“游戏说”)渗透其中,对原始人类来讲更重要的原始巫术(“巫术说”)与原始生产劳动(“劳动说”),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代表人物

  • (1)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赛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 (2)艺术史学家希尔恩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采取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3.内容

①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②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巫术说”和“劳动说”更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巫术在原始社会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原始人来说,巫术具有特殊的实用性,甚至认为巫术的作用远大于工具,拥有巨大威力。原始社会的巫术仪式活动,同生产活动和社会群体交往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渗透到物质和精神领域各个方面的原始文化。正是在这种原始文化的基础上,艺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评价

“多元决定论”是正确的结论。

专业技术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搜搜题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