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游戏是幼儿喜欢参与的活动,是幼儿释放天性的方式,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现实生活中,幼儿不愿参加游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于此类情况,我会积极地进行处理。 首先,我会让配班老师带领其他幼儿继续开展游戏,先温和地和幼儿进行沟通,询问幼儿不遵守规则、态度消极的原因,然后,分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如果是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秩序”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会让幼儿站在我身边先看其他幼儿是怎么玩游戏的,并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游戏规则;如果幼儿由于淘气或者是为了获得老师关注而故意不遵守规则,我同样会耐心指导,并且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激起幼儿竞争的欲望,从而使其参与到的游戏中来;如果是游戏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态度消极,我会对游戏规则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如改变任务的引导语,分解游戏完成的步骤;调整游戏的难度,以适应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可供幼儿选择的游戏(材料、操作工具等)。 其次,时刻关注该名幼儿的情况,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幼儿,我会在游戏过程中会用眼神、微笑积极评价该名幼儿,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最后,做好反思,为预防此类情况出现,在游戏开始之前,可以和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我会和幼儿一起商议游戏规则,使游戏规则更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幼儿理解了难懂的游戏规则,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老师,我不会忽视该名幼儿,而是积极地针对原因采取对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做好反思。